毛主席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在中国能够行多久(四)
2022-02-12 14:04:42
  • 0
  • 0
  • 11

回头路做法,则坚决的反对,并认为坚持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集体道路,恢复经济再有两年时间就差不多了。

这一次,毛泽东将走集体路线还是走个体路线的最后决策权,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并再次采取了旁敲他人(陈云、邓子恢、田家英,上次是旁敲邓子恢),侧击刘的办法,来表达他对刘的意见。当然,在私下的场合批评刘是不可避免的。例如,在游泳池里,毛泽东批评刘少奇:“你慌什么,怎么不顶住?我死了你怎么办?”

刘知道了毛的态度后,转弯很快,立即表态放弃包产到户,坚持集体道路。这样一来,二人的分歧虽然有过渡为公开冲突的趋势,但还是没有发展为公开冲突。可以看出,直到此时此刻,毛泽东对刘的治国理念虽然不满意,但为了党内团结,为了维护刘的威信始终刻意回避在公开的场合对刘的直接批评。

可以推测,毛认为既然三大改造已经实际完成,个体经济的生米煮成了集体经济的熟饭,那么刘即使坚持马克思的正统的“五步论”,要先发展资本主义,也没有可能了,唯一的选择就是面对既成的事实,克服困难,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。

 “三自一包”是及时雨,可以爽快一阵,但不解决根本问题。这为1978年以后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证明。要解决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,就必须走组织起来道路,任何其他捷径都是新瓶装旧酒。西方国家人口比较少,工业化完成后,农业从业人口更加少,农业高度机械化,可以用商业组织的方式,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问题。中国不同,农业人口密集,农业人口的工业转换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完成,而且中国是较多的农业就业人口,占据较少的土地资源,如果把农田分割为豆腐块,一人一亩三分田地,农民就将永远就成为这块田地的奴隶,并出现毛泽东预言过的两极分化,有钱的讨小老婆,无钱的生产也难以为继,高利贷者盘剥,干部腐化堕落的等情形(这一切现在都成为了现实,免农业税实际是为了维持难以为继的农业生产,稳定农村,缓解城市压力的引鸩止渴之法,远不是工业反哺农业那么简单的事)。显然,毛比刘看得更远、更深、更透彻,信念也比刘更坚定。

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。继续走集体主义道路,恢复经济没有用刘少奇的“经济内阁”预计的8年时间,实际上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,到1964年,国民经济就全面恢复。毛泽东一贯相信人民,这一回他是又相信对了。中国其实有最好的老百姓,只要党的原则把握的好、党的决策正确,老百姓就会密切配合,显示出无穷力量。这次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就是一个证明。

值得特别关注的是,这次毛泽东没有像在大跃进中那样,先当甩手掌柜,后去收拾摊子并承担责任。这种情况下,刘即使不赞成毛的恢复经济的社会主义路线,也没有办法我行我素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首先是防止了浮夸风的错误再犯,其次是毛对刘的治国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这些认识被后来的“四清运动”进一步具体化,并最终导致二人分歧在党内公开化。

再来看“社会主义教育运动”。

三大改造虽然短时间内顺利完成,但是“大跃进”出现“五风”作乱,在嗣后恢复国民经济中,出现“三自一包”思潮。这些在毛泽东头脑里已经清晰勾勒出一幅轮廓:社会主义的基础远没有牢固,党的干部社会主义意识淡薄,党的高层动摇不定。于是,为了普及社会主义的认识,夯实社会主义基础,统一党内认识,解决高层的摇摆,毛泽东决定发起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最早也叫“四清运动”。

在运动中,刘少奇把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问题看得比较悲观,认为“四不清”干部太多,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要解决干部“四不清”问题。毛泽东则认为,清是要清,多是不多。并明确反对搞得太多,觉得没有那么多地主、富农、国民党、反革命、和平演变分子,要是划出百分之十几、二十,全国7亿人,20% 就是一亿四。那就要发生一个左的潮流。毛泽东还说,王光美的那个大队我数来数去,贪污超过千元的只有4个人,没有第五个嘛(见《毛泽东传1949-1976》)。更为严重的分歧,表现在如何确定运动的方向。毛泽东心目中的“四清”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而刘少奇的“四清”是清理基层“四不清”干部的运动。毛主席毛主席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